2007年12月23日 星期日

碳交易

2005回顧:京都議定書生效 碳交易市場啟動
今年2月16日,管制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的國際公約──京都議定書,在俄羅斯向聯合國遞交批准書的90天後,正式生效。這項全球聯合行動,是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繼污染物質、臭氧層破壞物排放控制行動後,新一波的反思行動。這項行動,必定將在人類發展史上,記上重要的一筆。

碳交易市場機制不完善 反而不利保護原生林
一項13日公布的新研究顯示,目前的碳交易市場實際上鼓勵了砍伐全球最大的一些森林,造成大量讓氣候暖化的碳被排放到大氣中。《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PLoS Biology)發表的研究顯示,按照旨在遏制氣候變化的京都議定書,從盈利的角度而言,擁有地球上20%保存完好熱帶森林的10國及法國一個屬地,沒有理由保留資源。

碳交易制度如何挽救森林
聯合國即將對碳交易制度發表提案報告,目標希望吸引更多國家以保育森林替代砍伐。這份「減少伐林碳排放」(Reduced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計畫,簡稱為RED,預定今年12月於印尼巴里島舉行的氣候變遷會議上發表。

世界銀行:碳市場或可幫助保存雨林不受濫墾
「全球碳市場」或可為全球暖化供一解套之路。污染者須為了超過碳排放量的上限支付排放的許可費,因此或許能替鎖住於叢林和稀樹大平原的碳標出價格。當碳儲存於樹木與其他植物中時,就不會釋出二氧化碳,也就不會在靠近地球處滯留熱度,並促使全球暖化。

碳交易的主角-油加利樹
在碳交易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桉樹,是熱帶地區目前最主要的樹種,澳洲及鄰近島嶼是原生地,南美洲則為全球最主要的產地,其他像印度、泰國、葡萄牙、西班牙及南中國等赤道兩側國家及地區,也有大量栽植。由於生長速度很快,2001年全球種植面積為1860萬公頃,目前已增加到3000萬公頃左右。

心得:一開始看到碳交易實在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不過看了多篇的環境新聞後終於知道碳交易也可以說是碳減量,在我看過環境新聞之後我覺得碳交易非常的好,不僅可以減少碳的排放,又可以借此多種些樹可以說是一舉兩得,所以我覺得如果繼續這樣的作法我們說不定就不用再為溫室氣體的問題煩惱了。

2007年12月15日 星期六

風力發電

德澳合作 興建全澳最大風力發電場

德國要替澳洲興建澳洲最大的風力發電場,他們打算在澳洲東南角的布羅肯山上,架設500座風車,發電量足以供應40萬戶住宅。澳洲政府9月宣布,要在2050年以前,達成讓可再生電力佔澳洲總發電量15%的目標。

「大風車」是景觀更是產業

在內蒙古、新疆,你會看到一排排巨大的「大風車」迎風旋轉。這獨特的景觀就是新能源開發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風力發電。

台電規畫台西風力發電廠

台灣海峽是世界上僅次於荷蘭的最佳風場,雲林沿海則為台海之冠,台電計畫投資500億元,設置風力發電廠;縣府樂觀其成,但要求台電必須充份與漁民溝通,不能妨礙生態環境,且發電設備必須兼具觀光遊憩功能。

風力發電 相中雙春海岸

國家推動開發零污染自產能源政策,台電欲在南縣海風最盛的北門鄉雙春海岸興建7座風力發電機,鄉長洪明農堅持,須在完全無危險的前提下,才同意施工。

亞洲最大 竹南風力電場啟用

英華威公司是台灣第一家民營風力發電公司,5年前由德國來台投資、開發風場,在後龍、竹南海岸籌建「大鵬暨竹南風場」16日竣工啟用,提供國內用電之需。 這處風場由25支風機組成,為國內首座大型民營發電場,也是目前亞洲最大單一風場,為台灣再生能源發展立新里程碑。縣長劉政鴻、後龍鎮長鄭家定都表示,優 美的風機除提供乾淨的再生能源,也美化苗栗海岸景觀;立委杜文卿建議地方配合風場設置,增闢休閒設設,推動海岸遊憩觀光。

心得:風車除了發電和減少汙染之外,對觀光似乎也有很大的幫助,雖然它是人造的景觀,不過大量的風車看起來還是很壯觀,所以能以這個特點來吸引觀光客對於觀光業似乎有很大的幫助,尤其像台灣小發展觀光業好像比較有利,如果能因風車而吸引大量的觀光客好像也不錯。

2007年12月10日 星期一

氣候異常(1~10號)

盧昭錦 1號-無

張書馨 2號 -氣候異常

李巧柔 3號 -氣候異常

歐陽明依 4號- 無

李育萱 5號 -無

姚羽玲 6號 -氣候異常

呂宜宗 7號 -無

宋朝煒 8號 -無

許甄純 9號 -無

姚云婷 10號-氣候異常現象

2007年12月8日 星期六

生質燃料(生質能源)-環保

巧克力生質柴油動力卡車從英國橫渡到西非


兩位英國青年23日從英國南岸浦耳市啟程前往位於西非馬利的廷巴克圖,他們旅程中所使用的燃料是由巧克力廢料生產而成的生質柴油,除了藉由此趟旅行來提高大眾對於生質燃料的認識,同時也展現他們在減緩氣候變化上面的可能性。

2007國際回顧:潔淨能源的質疑之聲:生質燃料恐不環保

英國的綠色組織包括綠色和平、地球之友、皇家鳥類保護學會與世界自然基金會於2007年5月發佈了一則廣告,廣告裡是一隻紅毛猩猩,被人拿著有如手槍般的 加油幫浦指著,上頭寫著:「告訴政府要選擇適當的生質燃料,否則紅毛猩猩就遭殃了。」這些團體透過這個廣告,要提醒大眾留意那些會「破壞環境」的生質燃 料。

布萊爾生質燃料計畫 考慮不週恐破壞雨林 環團反對

英國最大的一些綠色組織於9日聯合發布廣告,抨擊他們稱為「破壞環境」的生質燃料。這些團體希望布萊爾政府改變於2008年要求生質燃料佔全英交通運輸燃料1%的提案,他們警告,政府冒險執行一個考慮不周全的生質燃料政策,反造成更多問題而非解決問題。

海藻發電一石三鳥 日本創全球首例

日本沿海蘊藏豐富之海藻,是少數未開發之生質能。據《毎日新聞》報導,東京瓦斯和新能源產業總合開發機構(NEDO),開發「海藻生物質能發酵設備」,回收海藻產生之甲烷來發電。這是全球第一個利用植物發酵所產生生質能來發電的例子。

鎘地油桐煉油 400輛清潔車將採生質柴油

彰化縣境300多公頃鎘汙染農地,長期以來有關其稻作收成和輔導休耕問題,始終是個夢魘,在縣長卓伯源提出改種白油桐樹的構想後,環保局代局長陳雪莉11日表示,未來縣內400輛清潔車將列為優先使用生質柴油的對象。

心得:現在的能源似乎快要不足了,所以生質能源似乎變得非常重要,不過要使用生質能源好像需要非常的細心,不然對於環境的破壞似乎也很大,不過現在的能源已經稍嫌不足需要尋找其他的替代能源,所以就算有可能破壞環境也要使用,只不過在使用時要考慮周到,不能讓大部分的生質能破壞環境或生態平衡。

2007年12月3日 星期一

氣候異常-乾旱

氣候異常 西班牙遭逢三年大旱

西班牙正遭逢數十年來最嚴重的乾旱,而這種狀況已經持續第3年了。
大部分西班牙屬於乾燥氣候,常有週期性的乾旱。但是2004年10月至2005年9月卻是西班牙自1940年代之後最乾燥的一段時間,2005年6月的降雨量比年平均少11%,一直到2006年7月都處於不穩定狀態。
2007年一開始,雨量的分佈就極為不正常,大雨多集中在河域下游地區,而上游卻僅有少許雨量。預期未來西班牙仍將面對這樣劇烈的氣候轉變,下雨時間變少而瞬間暴雨的機會將增多。

東北緣何森林火災頻頻?氣候異常和特殊因素導致

已經燃燒10多天的黑龍江、內蒙古3起特大森林火災終於在2日下午被全部撲滅。分析原因,有關氣象專家指出,多種氣候異常情況和特殊因素導致這些地方林火頻頻。主要是氣候異常乾旱,再加上氣溫持續偏高,風力異常偏大。

台東旱象 8月無水可用

炙熱的天氣讓東台灣久旱不雨,台東缺水,釋迦產量可能只有往年一半,不只農產品遭殃,民生用水也陷入空前危機。每年台東7月的雨量都有500~600毫米,但今年卻4毫米不到,8月再不下雨,民眾就要面臨無水可用的窘境。

阿爾及利亞氣候反常 發生50起森林大火

阿爾及利亞近來氣候反常,氣溫居高不下,光是在這個月內,就發生大約50起大大小小森林火災。幸好火勢都已經被控制住。阿爾及利亞氣象局指出,通常進入10月之後,氣溫日趨涼爽,但是2006年氣候異常,到現在為止,氣溫依舊如盛夏,首都的氣溫度高達攝氏39度。專家指出,氣候異常歸咎於南部沙哈拉沙漠的熱浪北移,這樣的高溫天氣還會持續好幾天。

塞浦路斯連年乾旱缺水 氣候暖化作怪

位居地中海地區的希臘和土耳其,日前才遭受豪雨洪水侵襲,但是同樣在附近的島國塞浦路斯,現在卻面臨前所未有的缺水危機,水庫存水可能到年底就會用完。塞浦路斯的缺水問題今年特別嚴重,研究人員說這跟氣候暖化有絕對關係, 短少了4成的雨量,使得水荒問題浮上檯面。不僅農作直接受到衝擊,也在社會經濟和環境等層面造成負面影響。除了已有的2座海水淡化廠,正趕工興建第3座,同時開挖地下水,減少農業用水。不過,當地民眾用水習慣不好,過度浪費,政府更希望民眾節約用水,共渡難關。

心得:從以前到現在有許多的地區都有乾旱,不過那都是自然所造成的現象,所以就算發生也是無可避免的,但是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乾旱現象都是因為氣候的異常所造成的,這些氣候異常又是因為我們所製造出的溫室氣體或大量樹木遭到砍伐所造成的,所以我們似乎要多重視這些環境的問題,不能只為了求我們生活上的方便就這樣不斷的破壞地球的環境。

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

地震

2005年印尼地震 造成大量珊瑚礁死亡
科學家最近在印尼亞齊省外圍,發現2005年3月28日地震時造成的大量死亡珊瑚礁。他們發現整個島嶼上升超過1公尺,導致珊瑚暴露而造成空前死亡數量。

日本地震 全球最大核電廠勒令停止運轉
日本本州島西岸16日早上發生規模6.8級的強震,造成9人喪生,900多人輕重傷,而日本氣象廳、電力公司和救援人員皆指出,此次地震也導致全球最大核能發電廠的放射性水源外洩到海洋中。

2005回顧:巴基斯坦史上最強地震 數萬人罹難
今年10月8日清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馬巴德北北東方向90公里處,發生苪氏規模7.6級的強震,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區造成嚴重災情。此次被喻為百年來最嚴重的強震,印度及阿富汗地區均可感受到強震的威力。冬季即將來臨的北部山區,上百萬的民眾急需生活的援助,250萬人無家可歸,總計約400萬人受到地震的波及。

40年來最嚴重災害 南亞地震海嘯造成近6萬人喪生
印度洋印尼蘇門答臘島以北海域26日當地時間早上8時發生芮式規模9的地震。這是全球40年來最強烈地震,而此次地震併發大規模的海嘯,席捲了南亞多國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區,罹難人數累計已將近6萬人。海嘯沖擊了斯里蘭卡、印度南部、印尼、馬來西亞、馬爾地夫、泰國、緬甸和索馬里亞長達數千公里的海岸線,尤以斯里蘭卡、印尼和印度南部災情最重。

澳洲成立國際海嘯預警中心
澳洲12月1日上午宣佈於坎培拉成立國際海嘯預警中心,主要分析澳洲國內外100多個地震觀測站的資料,計算出海底地震造成海面波動的程度。有鑒於2年前的東南亞海嘯,造成巨大生命財產損失,澳洲成立這所專門分析海底地震的研究中心,隨時發佈海面巨大波浪的消息。

心得:從921大地震之後地震的相關消息似乎就越來越常出現在我們的四周,而且除了家毀人亡之類的問題以外,還有許多會破壞環境和汙染環境的問題,雖然科學家都有在研究相關的防範措施,但是自然的災害似乎還是無法完全的避免,所以好像還是得靠最基本的不破壞環境、以自然為主為優,即使會有所破壞,但畢竟是自然形成的嚴重性還是會比人為來的低。

作業統整

渥太華-卡加利牛仔節
一年一度的卡加利牛仔節遊行, 都會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訪客. 通常都在七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五舉行, 整個活動都在市中心, 歷時約三小時.這項由加拿大牛仔搏命演出狂野秀,於每年7月開辦為期約10天,每年此時有許多已經到世界各地發展的加拿大牛仔們,都會在這一刻回來,為家鄉跨刀演出,盡一份心力。

印度樂器-西塔琴
西塔琴的源流,由於印度的史料不全,正確的歷史不可考,印度人普遍相信是維納琴改良而成;但仔細分析,維納琴和西塔琴的材質,樂器架構,彈奏方式都不相同,維納琴比較像箏,而西塔琴比較像魯特琴。除了民族情結(維納琴是印度本土)實在很難讓人相信這兩種樂器,系出同源。

祕魯-納斯卡線Nazca Line
從高空鳥瞰,會發現在廣大的沙漠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巨大圖案,這些圖案教錯綜橫綿延了好幾公里,這就是祕魯著名的納斯卡線。 這些巨大圖案內容豐富:有三角形、不規則四邊形和螺旋形之類的幾何圖案;有類似現在的飛機場跑道和標誌線的圖案;更有許多動物和植物的圖案。這些圖案線條精確,畫面栩栩如生。

約旦- 死海
從耶路撒冷沿著九十號公路往南行駛,大約只要兩個小時,路旁就會出現海拔「-400」公尺的標示牌;那時,在耀眼的日照下,一片霧藍的死海就會出現在眼前。 這裡是全世界海拔最低的陸地,但習於貼近地面行走的人們,卻很難覺察自己已經更接近地心、受到更多地心引力的牽扯。因為幾乎沒有東西能夠在死海裡下沉,重力的定義,在這裡顯得十分奇異。

澳洲-波浪岩
聳立在西澳洲中部沙漠的波浪岩是澳洲知名的觀光 景點﹐距離西澳首府柏斯(佩斯)350公里車程5小時。波浪岩屬于海登岩(Hyden)北部最奇特的一部份﹐高達15米﹐長約110米﹐高低起伏的自然﹐ 就像一片席捲而來的大海中的波濤巨浪﹐相當壯觀。每年有大批的歐美觀光客慕名而來﹐為的就是一睹波浪岩奇特壯觀的景象。近一年來﹐從亞洲來的遊客中主要以 自由行的年青人為主。

2007年11月4日 星期日

澳洲-波浪岩

區位

地圖: google map

絕對位置:南緯27.00、東經133.00

波浪岩


聳立在西澳洲中部沙漠的波浪岩是澳洲知名的觀光 景點﹐距離西澳首府柏斯(佩斯)350公里車程5小時。波浪岩屬于海登岩(Hyden)北部最奇特的一部份﹐高達15米﹐長約110米﹐高低起伏的自然﹐ 就像一片席捲而來的大海中的波濤巨浪﹐相當壯觀。每年有大批的歐美觀光客慕名而來﹐為的就是一睹波浪岩奇特壯觀的景象。近一年來﹐從亞洲來的遊客中主要以 自由行的年青人為主。

波浪岩是由花崗岩石所構成的﹐大約在25億年前形成﹐經過大自然力量的洗禮﹐將波浪岩表面刻畫成凹陷的形狀﹐加上日積月累風雨的沖刷和早晚劇烈的溫差﹐漸漸的侵蝕成波浪岩的形狀整個侵蝕進化的過程十分緩慢﹐但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景觀如此的壯觀﹐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巨大無比﹗

波浪岩表面的線條是由於含有炭和氫的雨水沖刷時﹐帶走表面的化學物質﹐同時產生化學作用﹐因此在波浪岩表面形成黑色﹐灰色﹐紅色﹐咖啡色和土黃色的條文。這些深淺不同的線條使波浪岩看起來更加生動﹐就像滾滾而來的海浪。

長久以來﹐波浪岩一直被埋沒在西澳洲中部的沙漠裡﹐直到1963年﹐一位名為 JOY HODGES 的 攝影師在一次旅行中﹐拍攝了波浪岩的畫面﹐在美國紐約的國際攝影比賽中獲獎﹐之後照片又成為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封面﹐一時之間聲名大噪﹐之後波浪岩成為攝 影師爭先恐後取景的地點。想要捕捉波浪岩各種顏色的線條的秘訣﹐就是選在午後取景﹐因為這是一天當中﹐線條顏色最鮮明的時候。

資料來源:

內容:

http://www.newworldtour.com.au/waverock.htm(澳大利亞旅遊資訊中文網)

經緯度:

http://www.travelrich.com.tw/info/country/country.aspx?Area_Class_id=3&Nation_Class_id=78(旅遊經-旅遊資訊)

圖片:

http://www.edot.com.tw/joy/au/dest_au/WA/perth/package/wave_rock/waverock.htm
(喜樂旅遊)



約旦- 死海

區位

地圖: google map

絕對位置:北緯31.00, 西經 36.00

死海


從耶路撒冷沿著九十號公路往南行駛,大約只要兩個小時,路旁就會出現海拔「-400」公尺的標示牌;那時,在耀眼的日照下,一片霧藍的死海就會出現在眼前。

這裡是全世界海拔最低的陸地,但習於貼近地面行走的人們,卻很難覺察自己已經更接近地心、受到更多地心引力的牽扯。因為幾乎沒有東西能夠在死海裡下沉,重力的定義,在這裡顯得十分奇異。

壓縮重力極限 浮力無邊

死海一年至少有三百個晴天,年雨量只有五公分;海水主要來自約旦河,和一些地下伏流匯入;但因為沒有任何河流從這裡流出,所以英文才稱它為死海(Dead Sea)。
死海面積最大時,曾長達六十五公里、寬十八公里。

在希伯來文裡,這裡叫鹽海(Yam HaMelah),因為注入死海的水裡含有大量的鎂、鈉、鈣、鉀和氯,比起一般海洋四%的含鹽量,死海的含鹽量居然高達卅三%以上。然而這麼鹹的海水裡, 還是有生命存在的。除了浮在海面看報紙的人類以外,科學家們在死海裡發現十一種細菌,但的確沒有發現任何魚類的蹤影。

含鹽量最高,浮力也是舉世之冠。水才不過到膝蓋高,身體就會感到急遽失去重量、一直要浮上來。個人推薦以雙膝微曲的坐姿進入死海,抓到平衡之後再輕輕伸展雙腿,這樣會比較容易地仰天「躺」在海面上。
浮在死海上的身體是失重的,但可不是所有的知覺都一併喪失。據說死海對治療皮膚病特別有效。

聽過「在傷口上灑鹽」吧?即使是微小到你自己無法覺察的小痘痘、小擦傷,一進到死海馬上就感到灼熱。隨時記得保持頸部以上露出水面;萬一水花濺進眼睛,可得火速上岸用大量清水沖洗。

連年大乾旱 死海快死了?

可惜的是,中東地區已經連續三年乾旱,在乾燥的氣候大量蒸發下,海岸已退去數百公尺。原本沿著死海修築的公路,兩旁盡是亮晃晃的、摻雜著大量鹽分的沙土。
在水面與陸地的交界,鋪遍了潔白得有如雪花的結晶鹽,讓藍得令人屏息的死海,看起來更不真實。大部分的死海海灘都是顆粒略粗的沙灘,老實說,赤腳走在上頭 的感覺只比走健康步道好一點。至於全球仕女奉為珍品的死海泥,只在少數由私人管理的泥灘可以發現。死海沿岸也是齊布茲(kibbutz)分布最多的地方。

這種存在以色列超過半世紀的合作共有經濟體制,是許多看透資本主義黑暗面的人所想望的烏托邦。奇布茲的沙漠農耕技術算得上獨步全球。以隱基底(Ein Gedi)的哈瑪若(Hamme Mazor)齊布茲為例,因為低海拔、含氧量高,裡頭遍植來自五大洲的植物,簡直就像一座大植物園。

因為海拔低、地面氣壓稍高,所以死海盛傳陽光中大部分有害的射線會被空氣濾除。但這可不表示人在死海不會曬傷唷,我可就看到好幾個誤信陽光無虞而曬得像紅椒的人呢。

資料來源:

內容: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jul/24/life/travel-1.htm(自由生活藝文網)

經緯度:

http://www.sinoarabian.org.tw/me_custom/jordan.htm

圖片:

http://www.mizushima.org/dead_sea_salt.02.history.htm

2007年10月20日 星期六

祕魯-納斯卡線Nazca Line

區位
地圖: google map
絕對位置:14 41 11.61S,75 10 23.26W

納斯卡線<圖騰>--繪在大地上的名畫

自空中俯瞰的奇觀除了眾所皆知的麥田圈以外,還有日前名噪一時的納斯卡線(Nazca lines),或稱納斯卡圖騰。

納斯卡線在哪裡?

納斯卡(Nazca)是秘魯南部的一個小城市,位於南美洲西側。琳瑯滿目的神秘古代圖騰,就散落在納斯卡城近郊的沿海沙漠上。祕魯曾是古印加帝國文化的中心,而今,祕魯又因其在考古學上的價值及多樣性的原住民文化而聞名。

納斯卡線是甚麼?

從高空鳥瞰,會發現在廣大的沙漠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巨大圖案,這些圖案教錯綜橫綿延了好幾公里,這就是祕魯著名的納斯卡線。 這些巨大圖案內容豐富:有三角形、不規則四邊形和螺旋形之類的幾何圖案;有類似現在的飛機場跑道和標誌線的圖案;更有許多動物和植物的圖案。這些圖案線條精確,畫面栩栩如生。

納斯卡線有多老?

根據考古測量,這些圖案線條並不是在同一時間創造的,而是從西元前100年到西元700年之間陸續完成的,最老的已經有2000多歲囉。 研究顯示,巨型動物的年代和技術都比幾何圖案來得較久遠且精良。當採用碳十四鑑定鑲嵌於其中的陶質碎片會發現:巨型動物的圖形構成於西元前350年到西元後600年之間;幾何圖形則形成於距今1400年前。而技術是因為兩者同樣都是由一條線直接繪製,巨型動物的彎曲繪製會比筆直的直線更難完成。 那麼為何長久以來這大地的圖案未受破壞?最大的原因在於此地氣候乾燥,幾乎不下雨。20世紀建造的泛美公路穿越了大草原區,開始帶來了破壞,但與此同時,考古學家細心清理覆蓋其上的瓦礫植被,也讓更多圖案清晰起來。

誰創造了納斯卡線?

最浪漫的說法,當然是外星人。但比較可靠的說法,則是在印加傳說中曾提到的維拉科查人(Viracocha) 。在這個區域,考古學家挖掘出許多高度古文明的建築、墓地和陶器,顯示這裡曾有高度的文明,有能力建造這樣的圖騰並不令人意外。因為這個地區長年乾旱,維拉科查人的信仰可能跟水神或雨神息息相關。

納斯卡線到底做什麼用?

這問題的答案是眾說紛紜,曾經被拿出來討論的說法包括:

1.它與天文學有關,紀錄天上星座或四季節氣。
2.它是古代灌溉水道的遺跡。
3.它是祈雨儀式的遊行步道。
4.它是獻給神祇觀賞的禮物。
5.它是外星太空船起降的跑道、機場和指引標誌。
6.它是有實用價值的古地圖,這些巨圖標明寶藏的所在,只是一般人無法解讀這些密碼。

誰發現了納斯卡線?

起初是考古隊來此考察尋找水源時,意外地發現荒原上有許多溝槽。這些“溝槽”深度為0.9米,寬度有的只有15釐米,有的達20米。當時他們弄不清楚這“溝槽”是怎么回事,稱這是“一個不知為何建造的巨大而玄妙的工程”。 到了1930年代為了勘查古代水利系統而用飛過秘魯上空時,才開始被注意到。第一批展開研究的是美國的考古學家,幾十年來透過地面探勘和空照圖片逐一發現納斯卡線越來越龐大的規模,直到今年(2006)四月,日本的考古隊還公佈他們找到一個新的納斯卡圖案。

納斯卡線是怎麼做成的?

雖然有人將納斯卡線和外星人扯上關係,但它的製造技巧倒是簡單得出奇?—將草原表面的深色土壤挖掉,露出下面比較淡的土壤,並用小石頭圍在邊緣強化。有人可能會質疑為甚麼線條可以這麼筆直,其實只要幾條細繩和幾根木棍子,誰都可以在幾小時內創造出完美的直線和弧形。 較為讓人不解的是,這些要從空中才看得出來大型圖案,古代納斯卡人是怎麼設計出來的呢?他們又看不到自己的成品,這一切都還是個未知的謎。

誰對納斯卡線有興趣?

台灣人利用納斯卡線來創造政治圖騰其實也算不上創意,納斯卡線曾經出現在電玩(蓋亞幻想記、大家最喜歡的塊魂等遊戲,都有出現納斯卡線的場景喔),及日本動畫(Cowboy Bebop星際牛仔)裡頭。 聯合國並已將之列為人類文化財產保護區。 對考古學家來說,它是渴望揭開的神秘面紗;對秘魯人來說,它是古代文明的智慧瑰寶;對好奇者來說,它可能是通往另一世界的奇幻鑰匙;對您來說,它又是什麼呢?

蜂鳥-- 在平原上極容易辨識


另一隻蜂鳥


兀鷹-- 長超過200英呎


猴子


蜘蛛-- 注意它是有對稱的喔


蛇鵜鳥-- 兀鷹與蛇的結合


海草及胸針


殺人鯨-- 因此有推論表示這些圖案是用於祈雨


鬣蜥蜴,樹及手-- 泛美公路切過鬣蜥蜴,所以此圖比較難以辨識 圖片的上面中間可見到遊客觀景塔


協和式客機-- 因形似超音波客機而得名 這一圖形讓學者作出了外星人的結論,該學者的著作並帶給當地大量的遊客


狗? 還是狼?


螺旋形圖案


2006年新發現的圖

資料來源:

內容:

經緯度:

2007年10月10日 星期三

印度樂器-西塔琴

區位
地圖: google map
絕對位置:N20度59.3分、E88度14.7分
西塔琴的源流

西塔琴的源流,由於印度的史料不全,正確的歷史不可考,印度人普遍相信是維納琴改良而成;但仔細分析,維納琴和西塔琴的材質,樂器架構,彈奏方式都不相同,維納琴比較像箏,而西塔琴比較像魯特琴。除了民族情結(維納琴是印度本土)實在很難讓人相信這兩種樂器,系出同源。
14世紀從中亞入侵的蒙兀兒(Moghul)王朝,同時也帶來了波斯和回教的文化,因此影響了興都斯坦尼的北印度音樂盛鉅,因此14世紀蒙兀兒王朝的宮廷樂師阿米枯樹(Amir Khusru)是發明西塔琴的人,但經多方的考證,一般相信是18世紀的和14世紀宮廷樂師同名同姓的僧侶, 阿米枯樹(Amir Khusru),此僧侶他的祖先奴巴汗Naubat Khan是14世紀宮廷樂師和 印度音樂最重要人物彈仙(Tansen)的女婿才是發明西塔琴的本尊,阿米枯樹 (Amir Khusru)也是宮廷樂師,他的孫子馬西塔汗Masit Khan是西塔琴的樂師,目前仍住在印度德里,參予西塔琴的改良,西塔琴的技法慢板技法(MasitKhan Gat),就是以他的父親名字命名的。這些大師將西塔琴發揮到極致,為西塔琴做出了不起的供獻。
一般更相信,西塔琴是阿米枯樹(Amir Khusru)改自波斯的雪踏琴(Sehtar),而是南印度維納琴。另外一位影響西塔琴的大師拉札汗(Raza Khan1800-1850也是彈仙的後裔) 住在拉可腦(Lucknow) 他是奠定西搭琴快板技法(Fast Gat), 又稱為拉札快板技法(RazaKhan Gat)的原創人。
其他大師阿米山(Amrit Sen)和拉興山(Rahim Sen) 也在西塔琴的調音及對增進西塔琴的彈奏法做出很多供獻,當代大師拉威香卡(Revi Shankar)更是偉大的作曲家,演奏家,參予了西方電影的配樂,不下十部的西方名片,從愛麗絲漫遊記到甘地,倍受世人的敬重,誏世人從西塔琴進入印度音樂殿堂的第一人。
資料來源:
內容:
http://www.indianandworldmusic.net/index2.php(印度和世界音樂文化入口網)
經緯度:

2007年10月7日 星期日

渥太華-卡加利牛仔節

區位
地圖:google map


渥太華簡介
興起於渥太華河之上的渥太華是加拿大的首都。是世界上最寒冷的首都之一。1月份平均氣溫是-11℃。最低氣溫達-39℃。人口120萬。渥太華又稱“鬱金香城”。一八五七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皇選擇了渥太華作為英國這塊殖民地的首府;此後,渥太華便成為加拿大的政治中心。它既是重要的鐵路樞紐,又是著名河港,還有百余條航線通往國內外重要城市。在德若阿金姆建有加拿大第一座原子能發電站。渥太華還是全國文化、科學研究的重要城市。渥太華大學、卡皮頓大學等最高學府,著名的科學院和研究中心均設於此。市內還有國家藝術中心 (National Arts Centre)、國家美術館 (National Gallery)、文明博物館 (Museum of Civilizations)、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Canadian Museum of Nature) 、全國科學技術博物館國家軍事博物館國家航空博物館郵政博物館國家圖書館等。這個擁有數千英畝的城市,雖不算大,卻井然有序,處處可見綠化及自然保育的用心。 綠樹濃蔭與華夏高樓使渥城在華麗的外表下,自有一份莊嚴溫婉。 在該城居住著1萬余華人。市區中心附近的王馬錫街,是華人商店集中區。



卡加利牛仔節


一年一度的卡加利牛仔節遊行, 都會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訪客. 通常都在七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五舉行, 整個活動都在市中心, 歷時約三小時.這項由加拿大牛仔搏命演出狂野秀,於每年7月開辦為期約10天,每年此時有許多已經到世界各地發展的加拿大牛仔們,都會在這一刻回來,為家鄉跨刀演出,盡一份心力。卡加利牛仔表演最大的主軸戲,是在夜晚「巡騎地大賽馬」的馬車競速比賽,它被宣傳是「嫡傳自西部時代的運動項目」。傳說馬車競速賽起源於18世紀西部,那時候參賽的駕馬車車夫必須拖著所有家當,用盡渾身解數和其他馬車比快,好先佔到最棒的紮營地。而被接在後面跟著東奔西跑的活動廚房,除了烹調食物外,還是牛仔們的社交活動中心呢!在牛仔秀表演的時候,要有4匹馬拖著馬車,還得有4個跟班在馬車邊緣上站著,這輛馬車才算配備完整。比賽規則是同時有8輛馬車在狹小的場地上進行,雖然危險,但是獲勝奪冠者將可獨霸高達50萬加幣的高額獎金。

資料來源:
內容:

經緯度: